找到相关内容264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感悟人生话

    、顺不不乐三种受相的差别。经中说三种苦相,即苦苦相,苦相,行苦相。  (一)苦苦。吾人由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四大组成的色身,是众之根本。老子说:“吾有大患,唯吾有身,吾若无身,夫复何患?”《大乘...加淋热汤,或增加火炙,都是逼迫中加逼迫,故名苦苦。  (二)。是遇到乐事变迁,如富贵的人忽然变为贫贱,或地位高的人,忽而降底等等,而感受到的痛苦,名为。纵然有些环境所谓是“喜乐”,如财富、尊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062670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讲记(三)

    依人的感受说有三:一、依受说苦苦;二、依乐受说;三、依舍受说行。总之,不论是受、乐受、舍受,结果都是的。宽广宇宙,茫茫人海,不外集、聚之场。   先依受谈苦苦,一共有八种:  ...诸。由于身心活动都是造业,这又牵连着下一世的痛苦。所以,五阴炽盛不仅是聚集各种痛苦的根源,而且也是痛苦连续不断、永无止期的根源。   再来说说是依乐受建立的痛苦,因此,一般不易察觉得到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7115732486.html
  • 开启佛门(1)

    属于里面的一种——,在圣谛中我们会详说。一般提到业,指的是业力,就是行蕴中的种种烦恼所引发的、能形成各种果报的力量,这种力量没有控制者,它是行为本身所具备的。  业可以只是单纯心理上的行为,也...不得、五蕴炽盛(身心变化不自在的)。这些比较容易理解。  按照的性质而说三,即苦苦、和行。苦苦是受的,比如你被人打了很痛苦;八中的前五种属之。是乐受以及顺乐受法(使你感到快乐的...

    阿枫 编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849876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谓苦苦、、行。三界众生毕竟不能避免生灭变化,逼恼身心之,故名一切皆。   八者:[1]生,从死尽时,而转至余处入母胎中所生故,名曰生。与生时之相应,与粗重我、我所、我慢等相应。...二万一千,愚痴病分二万一千,等分病分二万一千”。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;[4]死,寿命渐变,其身四大即将分散之性故,名为死。一切众生都爱自己的生命,为求生存,不乐于死,但在即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谈谈闻思修[益西彭措堪布]

    所修内容。   之后,还要对此数数思惟,了解透彻。比如,娑婆世界的苦苦、、行,每个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把“”、“”、“行&...。   比如,对世间享乐修出离心,所修就是,这只有由思慧才能决定。换言之,以思慧能决定欲乐不是安乐性,刹那迁变之故;欲乐灭时必定产生痛苦,有贪著心之故。了知这些之后,再安住法义串习,就可以引发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六度|闻思修|闻思|观察修|安住修|道次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130326381.html
  • 《妙法莲华经·常不轻菩萨品》浅释[宣化上人讲述]

    因此佛为他们说四谛之真理。 (一)谛:有无量诸、三(苦苦、、行)、八(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)。今浅释如下: 三——1、苦苦:譬如有人,穷到极点,又加上没有房子住,没有衣服穿,这种的环境,叫苦中之。2、:譬如有人,非常富有,但一把火,就把房子财产都烧光了,这叫富贵的。3、行:由少而壮,由壮而老,由老而死,念念迁流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常不轻|我慢|傲慢|诽谤|尊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22210155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五讲

    也就是已经增强到势力很大的时候,的可怕之处是以一种欢乐、兴奋、狂热、陶醉等的假相而置人于死地,这是一种迷人的自杀,它让无数愚人深陷在苦海中难以自拔。一旦加重,就有十分明显而强烈的症状。这是...平常的事,就能看到处处有贪。   能障无贪善根,生为业。   它的作用是能障住无贪善根,以生为业。   这个贪心一起来,就障碍了无贪的善根,所以一直在养这个贪心的贼子。   现在人的贪心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032325741.html
  • 思惟十二缘起:三士道所依基础

      思惟谛之所以重要,在于它是引生大悲的因,若对谛认识不够,认为谛只是受,不知乐受是,就更难认识行的微细行相。试想:若自己还不能体会诸受是,仍然耽著其中,又怎么可能普缘三界有情平等...四禅天与无色界。   如何才能遮止流转呢?只要能灭流转的关键——爱,就能遮止流转。灭爱的方便有两个,一是要认识“受即是”,不论是五欲之乐、定生乐受、定生舍受都是行的本质,这样生起厌离,才能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十二缘起|三士道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8042118574.html
  • 布施的四种障碍及其对治法

    爱惜这棵毒树?   我愿意将此身奉献给众生,终究没有吝惜之心。因为这有毒之身被三种恶法缠绕,一是不清净,二是极,三是无恩德。(即身体本来污秽,是行、苦苦性,无论如何养护它,它终究不会报恩,...  能对治此障碍者,即应思惟:我在生死中流转之时,或者由于宿业的过失,或者因为资财缺乏、系属于他人,而对有情不能饶益,自己也因此备受饥渴等。   如果我今天因为饶益他人,而要在今生中感受诸般痛苦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布施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28302706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三法印

    「一切皆」,佛教将之分为苦苦、、行三种。苦苦,主要是指肉体上的痛苦。一般所说的,大多也是指苦苦而言。如受伤患病,及神经失常者,都称为苦苦。,是属于精神上的苦恼,如财产名誉地位的损失,或...,如就苦苦的立场说,并不能称之为,因为它不是属于肉体或精神上的,只是对万物的枯萎凋零而感到的;假如万物欣欣向荣,则其所感觉的,又是愉快喜悦之感。所以,有人认为将现象界的称为行,只是部分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0551133.html